防伪标签印刷 https://www.recin.com.cn/ 虽然是暑期各地不断爆出高温天气,但是疫情依然散在各地,轮番复发,不仅常态化仍要持续,还时不时分区域全员核减......“何时才能结束疫情啊?”虽然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暗自呐喊,但是嘴上已经无语,因为谁都不可能给出答案~ 参考人类历史,每次疫情宣告结束都源于人类的实际需要,而科学只是提供了参考依据。何时转变,何时结束,人类说了算。根据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的公布,传染病基本上可以分为5种: 自COVID-19大流行以来,全球已进入到“疫情三年”。从期盼,到失落,直至现如今的麻木,人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“新常态”——做核减、扫码出行,少出门、少聚集、少消费......人们的观念和个人生活方式不得不做出适应性改变。每个人对疫情后的“新常态”的理解都不一样,但每个人又确实都生活在“新常态”中~ 世界卫生组织(WHO)宣布了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,只是已经疫情三年了,WHO至今迟迟不表态这场疫情何时会结束?这意味着,口罩、隔离、限制出行等将会长期相伴~有起点,无终点。在人类史上,从来只记录疫情开始的时间,几乎没有清晰记录过疫情的结束时间——这只能说明,“疫情结束”是一个复杂、模糊、沉重的概念,无法用科学的方式清晰标定出来,只有当人们彻底忘掉刚发生过的疫情时,人类的一次磨难才算名义上"终结"了~ 显然,COVID-19也会如此,没人知道它明天会如何,将在何时结束——这已经不完全是一个科学问题,而是一个全世界如何取得共识的问题。新冠大流行已经对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产生了负面影响,并导致人们社会自由和行动受到了重大限制。渴望疫情结束,只因为带来的损失太过惊人,都hold不住了,再不改变现状,无论是国家、企业还是个人的经济都可能无法承受了~ 现在,世界各国都正面临着一个成本评估的问题:严格防控的经济风险大?还是结束疫情的健康风险大?西方各国中已经有许多国家选择了躺平共存,似乎只有中国坚定不移地执行“动态清零”,但也同样出现了“与病毒共存”的舆论~ 综合相关统计数字,新冠死亡率已从早期的约6%降到了如今0.6%,已经与流感不相上下了。截至2022年5月,全球65.4%以上的人口已至少接种了一剂疫苗,在部分国家甚至达到了90%以上的接种率,中国的疫苗接种率也在全面加速提升中,早已经达到并超出了“群体免疫”的要求比例,即使易感的老年人群,中国也在通过基层社区组织积极动员应接尽种,似乎疫苗的接种率已经足以抵挡新冠病毒的全球大规模流行。 实际上,“大流行”仅是指传染的广度与速度,但是被认定为“大流行”的传染病未必死亡率更高!就像现如今的奥密克戎变异株,毒性减弱,但是传播力增强了。科学正确,不意味着科学家总是正确,让专业组织去决断“疾病爆发何时结束”,本身就是个不现实的做法,能决定疫情何时结束的,只能是人类本身。 毕竟,人类对病毒了解太少了,还远远无法真正掌控它。到目前为止,天花是唯一被根除的人类传播病毒,还是“罕见的事件”,只是因为天花病毒结构太简单、变异性太差。此前和此后,人类曾向各种病毒宣战过,试图将其清零,无一不以惨败告终,最终只能选择与病毒共存。 病毒的历史可是比人类的历史要长得多。40亿年前病毒便已来到地球,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,病毒从其一诞生开始便互相放毒和变异,进化成单细胞生物、再进化成多细胞生物,进而成为高级动物,都只是病毒的一种竞争策略。换言之,人类也是病毒的创造物,目的是将病毒的DNA优化,并传递下去。 更何况病毒数量还特别多、种类特复杂,地球陆地上的病毒大约超过了1亿种,一个健康人的体内都有3万亿个病毒~而且病毒的进化速度大约是人类的4000万倍,所以比人类更能适应环境。人类可以用抗生素杀死病毒,但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远远赶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,病毒跟细菌是大不一样的,病毒似乎要更高级些~ 当然,病毒也不全是坏蛋,也有“好病毒”。比如:帮助人体抵抗细菌入侵的噬菌体,其实就是一种病毒,还有人类肠道里的一些病毒,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肠道菌群的平衡。即使是“坏病毒”,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人类的发展有所贡献,可以定期杀死免疫力低下者,这样就能保证了人类的遗传质量。所以,不要总是说人类要战胜病毒,或许战胜了病毒,人类也会灭亡的~ 到目前为止,没有明确的数据点表明COVID-19的全球大流行已经结束,虽然病重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,但是依然没有证据可以在某一个特定的日子可以宣布疫情结束,即使WHO也一样很是困惑,对于疫情何时结束仅仅只是预测,但是又一再被打脸,到如今连表态都不敢了...... 事实上,人类与COVID-19根本就不可能是"零和关系",最终只能是"共存关系"。因为共存关系也符合病毒利益的最大化,病毒也在努力地活下去,只有当病毒不会给人类带来大麻烦时,它们才会变得更容易生存和传播开来~ 所以,从人类历史上几次大的疫情来看,一场大流行病只有“当人们不再关注它时”,也就是不再干扰和影响到人类的正常活动时,它才会真正地结束,至于人类采取的其它措施,都无法真正结束一场疫情。只有一旦病毒引发的疾病被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接受了,疫情也就自然结束了。 因此,所有"大流行"最终都会结束,而科学无法确知它何时结束,人却可以——因为人可以选择何时妥协,选择冒多大风险。世上从无百分之百的正确,“结束疫情”应由社会学来回答,而非流行病学。科学可以针对一种病毒,一类传染病,一场地区性流行病,但是科学决定不了任何全球性的“大流行”疫情。科学只能提供参考,而何时结束,只能是由人类说了算! 疫情的结束也许永远只是一条渐近线,病毒永远不会消失,只是它的信号在“新常态”的噪音中消失了,或者是在某个可以想象的未来,被人类允许、被遗忘了~科学是硬标准,在现代教育普及的大背景下,易凝聚人类共识,但事实上,科学从未承诺自己是绝对真理。生物学上的“清零”,很大程度上不可能实现。疫情的结束,只能是“社会层面上的终结”。 在728政治局会议上,关于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,会议指出: “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。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,要综合看、系统看、长远看,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、算政治账。要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坚持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,坚持动态清零,出现了疫情必须立即严格防控,该管的要坚决管住,决不能松懈厌战。要坚决认真贯彻党中央确定的新冠肺炎防控政策举措,保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功能有序运转,该保的要坚决保住”。 什么是政治账?就是呼应多数人的诉求。而多数人的诉求,就是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!为此,在此次会议上还对于全年经济目标的定位也稍做了调整,强调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,力争实现最好结果”。算好政治账,势必要牺牲效率保证公平,也往往和经济账冲突。但是,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,不可能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为了经济,罔顾百姓生命安全而不顾,躺平共存,实际上就是对生命安全的最大不负责! 有很多时候,人们可能会觉得看到的东西和自己想到的最优解不一样。这只是因为,自己认为的最优解里面掺杂了太多自私自利,也可能只是理论上的最优解,但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,多数人能接受的最优解。所以,稍安勿躁,做好准备,或许更艰难的时刻还没有来临~ 疫情还在持续,但是未来一定可期! 只是,只是,当下活得实在是太憋屈了......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• 新闻资讯
• 活动频道
更多